冷灰
24号
启体

第十章 寻迹通鼎(1 / 2)

作者:思卿的驴字数:未知更新时间:未知

唐老先生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几个兵丁去不远的山里查验死者尸体。发现寄养孩子的亲戚舍不得花钱请和尚来做法事,村里几个老阿妈便聚在一起手摇转经筒悲悲戚戚地念诵着经文。

孩子被一床破旧的床单裹着放在院子里阴冷简陋的储物间还未下葬。掀开床单就见孩子瘦弱的躯体,身上破旧的衣服已是血迹斑斑,几处刀伤若隐若现,两支满是泥泞的小脚丫都光着。孩子头歪向一边,被砍断的颈部断口清晰可见。

老先生问身边的村民,怎么不将孩子遗体清理干净。有个村民怯怯地回答说,村里人觉得孩子死像很惨,怕死后化作厉鬼缠上自己,都躲得远远的不敢来帮忙。

老先生问:“村头那些老阿妈诵经又是怎么回事?”

那个村民回答说:“也是怕孩子冤魂滞留在村里,诵诵经文想为村里消灾祈福。”

唐老先生怒气冲冲的说道:“呸,荒唐,真是愚不可及。我还以为这几个老婆子心肠好,为死去的孩子念经祈福,原来也都是些自私自利的家伙。”

唐老先生让人端来一盆温热的水,又打发几个兵丁去找来一身干净的衣物,安排村民们在院子里整齐的堆放一堆柴禾;之后他便用颤抖的双手扶正孩子歪斜的头部,退下孩子破旧的衣物,含着泪仔细查看了各处伤口,拿着抹布慢慢擦拭孩子可爱的脸庞,细心整理孩子散乱的头发,用热水给孩子浑身上下进行清洁。一旁的兵丁准备帮忙,让老先生拒绝了。他让人找来针线,把孩子全身上下各处伤口都缝得整整齐齐的。颈部伤口缝合后还裹上了一条白色的布条。这时干净的衣物也已经找来,老先生亲自给孩子穿上一身干净的衣裳,换上了一双厚实的靴子。这时再看孩子,就像是睡着了似的。

老先生小心翼翼地抱起孩子走到院子里的柴堆旁,见这一户男女主人都穿着一身厚实的藏袍在一旁抹眼泪,便虎着脸说道:“别在那儿装模作样恶心人,把你们的长袍脱下来给我放到柴堆上。”

俩人不知道老先生要干嘛,又都不敢问,战战兢兢地脱下长袍放到柴堆上。老先生把两件衣物整理了一下,然后把小孩平放到上面,俯身亲吻了孩子的额头,轻柔地说道:“苦命的孩子,安息吧。我一定把案子查得明明白白,也一定帮你主持公道。”说完,用衣袖擦去眼角的泪珠,接过身边兵丁递来的火把,亲自点燃柴堆。

唐老先生回到通鼎寨已是中午,才坐下喝碗茶就见执法长老匆匆赶来禀报:“寨子里外都派人细细查找过,见过的都说凶犯的母亲四五天前就没了人影。”

“四五天前?也就是发生凶案之时可能就已经转移了。还有什么线索?”唐老先生放下茶碗问道。

执法长老想了想回道:“今天早上,据一个猎户说,朝热岗寨的方向,有处山谷里昨天开始发现几只秃鹫在盘旋,或许会有一些情况,也说不定是有动物死掉了。目前派去查探的人还没有回来。”

正说着,驿站门口听到马蹄的声音,派去探查消息的人赶回来了。只见他吞吞吐吐地说道:“禀告大人,我按照长老的指示前去山谷里查看,一到那儿就看见几只秃鹫正在啄食埋在树下的尸体。死者身穿酱紫色的袈裟,双手被绳子绑着,尸体只剩下半截。挖开覆盖的泥土发现绳子另一头还连着一个和他一起遇难的和尚。从现场情况判断遇难者应该就是热岗寺前两天失踪的和尚。”

唐老先生问:“查验伤口了吗?”

“回大人,查验了,发现两人都应该是被凶手带至那一处人迹罕至的山谷里杀掉的。从伤口来看,应该是同一个人用长剑刺死的,没有多余的伤痕。或许是埋尸体的时候坑挖得不够深,才让动物们发现了尸体。”探查消息的人回道。

唐老先生继续问道:“长剑?你怎么确定?”

探查消息的人想了想回复道:“都是一剑穿心透出后背,并且俩人前后伤口处大小都基本一致。”

唐老先生和执法长老不约而同对视了一下道:“一剑穿心,看来又是高手所为。我去给遇害的孩子查验过,就十分肯定杀害主持和两个和尚的绝非这浑小子。如果他真有这般身手也不至于让几个兵丁就抓获了。”一众人都在点头。

唐老先生来回踱了几步说道:“继续组织人员全力搜寻杨登仓刀吉的母亲,一定要一户一户的查,包括山里的猎户都要去查问。”

想了想又问:“寺庙里去查过吗?”见长老摇头,便摸出些碎银交给长老,继续说道:“如果你去寺庙就帮我给今天被害的孩子点几盏油灯,并安排寺庙里的和尚为这可怜的孩子念念经。”

“我之前听说通鼎寺在搞资金借贷是不是?”唐老先生问道。

“是的,寺庙利用他们良好的信誉几乎不需要任何抵押,低价把款贷进来,然后高价放贷出去。据说这两年资金借贷的生意越做越大,不仅仅和附近几个山寨都有来往,还和蓉城不少客商有联系。”长老顿了一下继续说道:“我也把仅有的三百两银子借给通鼎寺了,每年都有不少红利。”

唐老先生摸摸胡须说道:“长老,老夫提醒你一句:今天最好把你的银两从寺庙带回来。”

长老感觉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,但不敢细问,领命退出,安排头人手下进村入户继续仔细搜寻杨登仓刀吉的母亲,自己则带上俩人到寺庙去查看。

通鼎寺庙就在寨子最北侧山脚下,由于地处交通要道旁香火一直很旺,寺庙规模相对周边的几个寺庙都要大一些,大殿、偏殿都建得金碧辉煌。长老一行骑马不一会儿就到了庙门口。今天天气很好,庙门口有三五个乞丐悠哉悠哉聚在一起晒太阳,见有客来都起身围过来伸手乞讨。

执法长老见这些好吃懒做的乞丐不耐烦地摆摆手让他们走开,随行的几个壮汉怒目一瞪,几个乞丐知趣的躲到一边去了。

刚进庙门,就见几个和尚笑容满面地迎上来。寺庙里进进出出的人不少,长老心想还是唐老先生考虑得周全呀,这地方是值得花些功夫查查。

和尚们将执法长老一行带至大殿后一处精致的楼房前,告诉他们这是主持日常起居的地方。只见这楼房雕龙画凤甚是讲究,房前有不少前来拜见主持的人,一个个毕恭毕敬手捧着哈达和碎银等待主持给他们摸顶赐福。还有两个刚刚赶到的人口中念念有词双手合十正在楼前磕头祈福。

进入楼房,便闻到一股檀香木特殊的幽香,只见主持裹着一件厚实的紫红大氅坐在三四尺高的坐床上,笑盈盈地伸出右手给低头从身前走过的信众摸顶。一盏茶的功夫前来拜见的人都心满意足的走了,在坐床旁一张长桌上留下了一堆黄色的哈达和不少细碎的银两。

历任通鼎寺主持活佛几乎都是由通鼎头人家族的人担任,这一任主持正是通鼎头人的弟弟,一个肤色白皙高大肥胖慈眉善目的和尚。

见门口站立着的长老一行,主持起身披着大氅走下坐床迎上来说道:“真是怠慢了各位,让你们久等了,请各位到里面喝茶。”主持说完牵着长老的手往里面客房带。威严的长老站在主持身旁整整矮了一头。

客厅装饰十分华丽,所用器具也都十分讲究。主持裹上大氅往坐垫上一坐,只露出一张笑盈盈的脸。几个和尚在一旁忙着给客人们添茶,摆放了一桌子的水果、面饼、牛肉干、奶饼子。

长老喝过一碗酥油茶后对主持说道“我们今天前来贵寺,想打听一个人?就是前一阵装扮成乞丐回来的杨登仓人。”

主持问道:“人不是已经被抓住了吗?”

长老说:“被抓住的是儿子,还有跟着他一起回来的母亲不见踪影,不知这几日寺里可有人见过她?”

主持安排一旁的一个和尚去把寺庙里的和尚召集起来问问情况。然后问道:“大人找这阿妈准备做什么?”

“需要了解一些情况。”长老说完想起另外一件事情,边掏出钱袋边说道:“您看我这记性,差点忘了唐老先生托付的事情。唐老先生请主持为被害的孩子点几盏油灯,并安排和尚们为这可怜的孩子念念经超度一下。”

主持见长老准备掏钱,就从大氅中伸出一只手压住长老掏钱的手,亲切地说道:“怎么能让大人你破费呢,这件事情我马上安排。”

“听说土司大人扣留了洛桑主持,不知道案情弄清楚没有?”主持好像很随意的问道。

“还没有弄清楚情况,唐老先生此行就是为了弄清楚案情来的,想来应该快了。”长老回复道。

这时去询问情况的和尚回来说:“各位大人,问过寺庙里所有的和尚,都说这几日不曾见过那对母子。”

“几日不曾见过?这么说,那对母子之前来过寺庙?”长老寻思了一下问道。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报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