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灰
24号
启体

第四十三节 记者麦瑞宝(1 / 2)

作者:吹牛者字数:未知更新时间:未知

改制的目标就是临高县戏曲社,相较之木偶剧团,戏曲剧团的大多数曲艺类的演出成本小,演员只一两个,也不需要多少的服装和道具开支,适合个体演出单干。

“既然他们觉得在团里挣得少,就让他们自己干就是了。”丁丁表示支持,“强扭的瓜不甜。”

“自己干当然可以,但是我这书可不能白传……”王涛说。

在本时空的评书评话界,王涛算得上上是“祖师爷”一级的存在了。倒不是他的专业技术有多高――本时空说书厉害的专业“角”多得是,肯定较之王涛这个业余爱好者强得多。但是论到掌握的书篇之多,全天下没有一个比得上他了。

一则他自己作为爱好者,当初穿越的时候就搜集了大量的经典底本,包括全国各种流派评书评话的底本和演出录音录像;二是大图书馆和其他元老带来的各种相关资料,特别是浩如烟海的网络小说,有不少改编成评书的。

有了如此多的资料在手,基本文化水平只有乙级文凭的徒弟们只有顿首百拜的份。所以王涛提出的方案是,有意独立出去的演员,需要根据所学的底本缴纳“使用费”,有一本算一本。

“费用为每年缴纳一次,和演员证每年的注册挂钩。”王涛提出他的建议,“收的钱就算我们部门的经费。”

“费用收多少呢?我觉得应该按照他的营收百分比收取才合理……”

“话是不错,但是我们怎么可能知道他的具体收入呢?”王涛微笑道,“只能大概的按照定额税的法子,每年收一笔费用。多少有点收入。如果他出去演行情火爆,适当多收一点,行情差就少收一点。具体怎么收我再考虑考虑。”

这方案现在就在他的桌子上,虽然丁丁还没来得及细看,但是粗略看下来就知道王涛花了不少心思。而且他的算盘和自己一样,那就是尽量不养专业团体。

虽然这次只涉及曲艺类演员,但是以后时机成熟了之后推而广之,为“民营化”做好准备。

王涛目前是演出处的处长,他和自己的心思一样,很多事就好办了。至于方非,他热衷的是排练各种团体操,搞大型表演节目,搞“仪式感”,对演出市场这块反而没什么想法。

他先翻阅了下桌子上相关的清样,校对的工作现在用不着他再做了,更多的是对字句的斟酌。有时候这种斟酌要花费大量的时间,不过今天他只是一晃而过。把桌子上的《良友》画报的创刊事宜报告拿了起来。

《良友》是文宣口预备发行的一种16开摄影画报,和他们早期发行过的石印、铜版印画报不同,《良友》的稿源主要来自新闻摄影照片。这主要是受益于化工部门和光学部门的这些年来的进步,使得照相和影像印刷产业化了。

丁丁虽然不清楚工业部门背后付出了多大的努力,但是他知道影像化之后可以给报刊杂志带来多大的好处。特别是新闻摄影类的画报,在没有电视机的时代,图文并茂的画报的影响力较之报纸更为巨大。

为了《良友》的创刊,除了新建立了印刷所之外,还专门举办了新闻摄影培训班。培训摄影记者。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报错